@游识猷:一个有意思的新研究,“情侣同居的理由”,可能已经预兆了 “这段关系的结局”。
现在,情侣同居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有些情侣同居后感情越来越好,顺利走向下一阶段;而有些同居后却摩擦不断,最终走向分手?这中间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
一项发表在《伴侣与家庭心理学:研究与实践》期刊上的研究,发现决定同居的 “初心” 也就是理由,可能很关键。
〰️〰️〰️〰️〰️〰️
研究者追踪了 485 个同居的异性恋成年人 5 年(2007~2012),进行了 11 轮调查。在伴侣们刚同居后不久,研究人员就问了他们一个关键问题:你们为什么选择同居?同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研究者会定期回访,了解这些伴侣的关系状况如何,比如他们对关系的满意度、沟通中的负面情况(比如吵架、指责)以及对这段关系的投入程度,当然,也包括他们是否最终分手。
最常见的同居理由有三类:
一,测试型,为了 “测试” 一下这段关系: 想通过同居来检验一下彼此是否真的适合长期相处。
二,方便实用型,为了方便:比如为了省钱、通勤更方便,或者只是因为经常在对方家过夜,干脆搬到一起。同居是一种实用的手段。
三,多相处型,为了能有更多相处的时间:单纯地想和伴侣有更多亲近和相处,享受每天在一起的时光。
〰️〰️〰️〰️〰️〰️
结果是,未来的发展里:
▪️ 最差的是 “测试型”,那些主要为了 “测试” 而同居的伴侣,同居后的关系整体上更差,满意度低,负面沟通多,投入少,而且更容易分手。
▪️ 最好的是 “多相处型”,那些主要为了这个理由而同居的伴侣,同居后的关系整体上更好,他们更满意,负面沟通更少,对关系也更投入。
▪️ 中等的是 “方便实用型”,这个理由跟同居后的关系好坏没有显著关联,既没有让关系变好,也没有让关系变差。
“测试型”❌ < “方便实用型”< “多相处型”✅ 〰️〰️〰️〰️〰️〰️ 并不是 “天降一个理由”,让关系突然有了不同的走向。 而是 “这个理由” 本身,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段亲密关系的基础和底色。 如果你在关系健康、彼此渴望亲近的时候选择同居(为了多花时间),那么同居后关系大概率会继续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但如果你在关系已经存在疑虑、需要 “测试” 的时候选择同居,那么同居后关系很可能一开始就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并且这种状态会持续下去,甚至更容易走向破裂。 另外,研究还发现,同居本身并没有让关系 “变好” 或 “变坏” 的趋势加速,它只是让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 同居前,请认真和你的伴侣聊聊,你们为什么要搬到一起住? 不要稀里糊涂地因为租约到期、为了省钱或者只是 “顺其自然” 就 “滑” 进同居。 坐下来,坦诚地聊聊彼此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期待。 ▪️ 你们主要是为了更亲近、共度更多时光吗? ▪️ 你们心里是不是对这段关系还有些不确定,想通过同居来检验? ▪️ 方便实用在你们的考虑中占多大比重? ▪️ 除了这三个,还有其他原因吗? 这个讨论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关系 “体检”,能帮助你们了解彼此对这段关系的真实态度和投入程度。 如果你们发现彼此同居的理由差异很大,或者一方主要抱着 “测试” 的心态,而另一方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2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