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钱:在程苓峰老师的书里看到一句话很不起眼的话:
「因为移动互联网还有 3 年的人口红利,2015 年中国 4G 用户才 2 亿,到 2018 年接近 12 亿。」
对哦!
顺着这句话,我做了✅图 1. 梳理了「经济上行期」里几股最重要的贝塔 ——

✔️灰色柱子 - 历史的进城
✔️红线 - 4G 用户数暴增,创业与大厂
✔️蓝线 - 第二批婴儿潮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
✔️黑线 - 房价红利
后来发生的一切,所谓「经济上期的美」,可能都是这些数字决定的。
我把这些图发给了一个好大哥,他表示赞同,又问:
「现在还有哪些未来回看,处在上升期的数字?」
不加思索地,我脑子里蹦出了两个趋势:

✔️老龄化率(✅图 2.)
✔️AI 渗透率
但这俩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老龄化率的提高倒逼社保压力。
AI 渗透率的提高,并不能像移动互联网那样带来「帕累托式改进」— 没人受损,都有增量,无非是你吃肉,我喝点汤。
AI 当然有增量,但也让分配方式走向集中 —
极少人通过 AI 拿了大结果,有人和 AI 配合提效保住了工作但越来越累,有人被不断提高的 AI 平均值跑赢从而失业…
作为第一批 90 后,我登味儿越来越重,越发佛系随缘,越发信命…
不是变丧了,而是亲历了很多宏大力量的均值回归,才渐渐意识到:
在时代贝塔面前,个人阿尔法不值一提,原来运气成分占比这么高!
2015 年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 3W 咖啡,喝一杯 20 元的咖啡,听身边 2 个亿的生意。
年轻时写个 PPT 就想改变世界了,现在知晓了很多事,非人力可为。
写这篇推送时,为了找感觉,我单曲循环着小田正和的《突如起来的爱情》,真的前奏一响,多巴胺回路瞬间激活,梦回经济上行期的梦核。
30 年前莉香的台词,放到性压抑的今天看起来简直像个童话 —
「所谓恋爱啊,只要是参加了就是有意义的,即使是没有结局。当你喜欢的那一刻,永远不会消失。那一刻,是生活的勇气,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最后一张图本想放上《东京爱情故事 2020》的海报,最后还是删掉了,太丑了,感觉全变了,还是让我在梦里多待会儿罢….
既然原来的美好都是 β 给的,那现在这样,也不是我的错,倒也自洽。
老天爷待我不薄,起码亲历过,感受过。
以及,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好歹这不还有 5% 呢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3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