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年 8 月收到老宅拆迁的正式通知,11 月收到拆迁款,直到上周收到最后的尾款,整整历时两年。这个两年人生完成了巨大的跨越,虽然身处其中还没有直观体会到切实的改变,但也是时候回头总结沉淀一下,同时启动今后人生的规划了。
回顾过去两年整个的经历,幸运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关键词。23 年 8 月,我老宅所在的区域是整个片区拆迁的最后一块地,所以虽然当时房地产市场的疲态早已显现,但拆迁还是实施了,而且由于已经没有地产商愿意拿地,我所在的城市已经转化为完全的城投托底模式,这个模式利弊都很明显,差不多是死马当活马医,功效立显但贻患无穷,不过对于被拆迁的我来说,一切反而异常顺利。我家的老宅是上世纪 70 年代我父亲在宅基地上自建的,区位离市中心很近,属于在一轮轮城市更新中遗留下来的面积很小的城中村区块。房子两层带阁楼,产证面积 110 不到,我的要求是纯现金,最后折算下来是 288 万,一次性付 280,还有 8 万是购房补贴的名义,说是半年后拿,结果拖了很久,这个后面再说。
拆迁本身没啥好说的了,我自己就是地方城投国企工作,算半个体制内,拆迁不可能也没意愿去做钉子户,我仅仅是稍微晚了两周去谈,单位一把手就已经来过问了,体制内这块的施压能力是很离谱的。另外我的工作也基本没能为拆迁赔款带来什么实质的增益,也找了点关系,不过实际获益和付出相比性价比不高,能影响的浮动也就是总价的一两个点。所以整体操作是快刀斩乱麻,一个多月签约,三个月就拿钱了。
于是 23 年 10 月底,我拿到了 280 万的拆迁款,严格说是父母的,但他们全部给了我。(补充说明下,房子从 19 年起我父母就不住了,我换了新房后把原本的婚房让给了父母居住,老宅整体出租出去父母收租金一年 2 万,他们说租金给我,我不肯要,这次拆迁后坚决说把拆迁款都给我。) 我当时一共有 300 万的资金在股市,家里一套自住房是岳父母拆迁拿的,无房贷。我妻子其实一直是有改善住房的意愿的,自住房 130 平的三房三人住,面积是足够的,但拆迁安置小区毕竟各方面配套一般。我充分尊重妻子的意愿,也谈了我对楼市下行的看法,两人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先暂时搁置改善住房的想法,把钱和我股市的资产合并。
下面说回投资领域。我是 14 年入市的,起手就遇到了牛市,但前几年没有经验,资金也少,反复折腾,整体算是赚了个寂寞,但也算完成了市场教育。从 19 年起,我凑了 100 万家当正式起步,过程不表了,到 23 年 10 月是 300 万。拆迁款到位后,我资金变成了 580 万,总体还是受运气加持,到上周末的 8 月 1 日,资金是 1400+。由于整个过程很短,两年时间可投资资产增加了 1100,我没能有太直观的感受,但上周最后一笔拆迁款拿到父母和我说的时候,我才有了实现资产跃升的实感,回头看,这两年几乎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两年了。
最后总结几点感悟:
1、这个拆迁的时点运气太好。其实 23 年房地产早就疲态尽显,但城投强行托底给了我们那个城中村最后的机会。事实上 23 年年底我们市就正式推出了房票制度,纯货币拆迁开始绝迹,赔偿标准也开始大幅下滑,我等于踩到了最后的高点。
2、城投托底的恶果迅速显现,区财政被直接拖垮。我那 8 万元所谓的购房补贴其实就是拆迁款的一部分,就是换了个说法而已,历来都是中介随便给个不实际生效的购房合同就可以拿了。后来区里实在没钱,开始耍赖不给,要求必须购房拿到房产证才发放。拆迁户当然是不认的,反复去闹,这点钱一拖再拖之下接近两年后才拿到,还是在受到了国家化债的利好影响下。
3、我拿到拆迁款后没有在 23 年买房改善。其实作为半个业内我对房地产市场还是有自己的理解的,但我的原则一向是家和万事兴,如果我妻子坚持,我肯定是会让步的,所幸她并没有坚持。
4、投资上我也不敢说能力,主要还是运气吧。19 年以来我整体的收益率自己还是能认清的,在做好最坏预期的心理测试后,还是选择相信自己,自助者天助。而且我妻子在投资这块是无条件相信我的,也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
5、生活上目前没什么特别的变化。我家本来也不是特别节约的家庭,最近好几年都是在 20-30 的支出,这些年除了拆迁款也没有追加过投资,主打一个工资收入随意开支,这块都是交给我夫人的,我不管不问。
来源:集思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32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