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大妈:大家还记得 “元芳,你怎么看?” 这句梗吗?这句话出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狄仁杰遇到疑案时,一般第一个先问贴身武将李元芳。而实际上,狄仁杰只是一个形象吧比较扁平的大臣,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新、旧《唐书》中关于他断案只有一句:
“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而且哪怕在后世,描写他断案的故事也不多。光绪年间出过一本通俗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但也只写了狄仁杰判的三桩奇案,篇幅不多而且人物形象并没有那么立体丰满。那么电视剧到底改编自哪里呢?
其实这事说起来有点难以置信:
改编自一个外国人写的小说《大唐狄公案》,原文是英文,而这个外国人就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
高罗佩出生在一个军医家庭,从小跟着父母去了印尼(当时是荷兰殖民地),在印尼的中国城初次接触到中国文化,从此痴迷不已。能阅读后,他就找来了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来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但是他觉得,光看外国人写的中国文化不过瘾,我得学汉字,看原汁原味的!
回到荷兰后,他就开始风风火火的学汉语,还请了个留学生专门教自己口语。后来他进入著名的莱顿大学,主修汉语、日语及法律,开始发表自己关于中国古诗词的论文。为了来中国,他还特意去了外交部工作~
高罗佩本这个名字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他原名 Robert Hans van Gulik。他把 “Gulik” 音译为 “高”,“Robert” 音译为 “罗佩”,还给自己取了个字,叫 “笑忘”。
1943 年来到中国后,高罗佩结识了当时荷兰驻华使馆的中籍秘书水世芳,两人迅速相爱并喜结连理。水世芳不是一般人,外曾祖父是洋务大臣张之洞,父亲水均韶任中国京奉铁路局局长,可谓书香门第。
当时因为战争,两口子在重庆生活,许多中外名人也在重庆,所以重庆经常有文化聚会,这让高罗佩非常高兴。他精通古琴,曾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还著有《中国琴道》一书;他的绘画造诣也很高,擅长模仿明代木版画;至于书法,人家行书水平极高,作品非常有收藏价值…
除了这些,他还精通英文、中文、日文、梵文、藏文等 14 种外国语言文字…
不是,上帝到底给他关了哪扇门?
闲暇时(这还能有闲暇我是服气的),他还写了许多小说作品,最著名的自然是《大唐狄公案》。他写了 20 多卷,要把狄仁杰打造成中国的福尔摩斯。但是当时西方对中国并不了解,于是高罗佩愣是把中国当时的房屋、政治、司法、婚嫁、生活的细节一一描绘。他不仅用文字描绘,还亲自给小说设计了封面和 100 多 100 多幅插图…..
除此以外,他还写了一首一首词牌为 “临江仙” 的开篇词:
运转鸿钧包万有,日星河岳胎鲜。人间万物本天然,恢恢天网密,报应总无偏。
在位古称民父母,才华万口争传。古今多少圣和贤,稽天行大道,为世雪奇冤。
就在你以为这已经是巅峰的时候,他又对房中术产生了兴趣。原因是他出版一本小说的日语译本时,出版公司坚持要用裸女作为封面,高罗佩不允许,说以前中国人怎么可能允许裸女出现。出版公司说,你太没见识了,中国哪朝哪代没有春宫图?
然后他就发现:咦?春宫图?
然后他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对中国古代性文化的研究….
他把自己的收藏和研究成果出版,分别为《秘戏图考》和《中国古代房中考》。
就在你以为是终点的时候,这大哥晚年又对中国的自然生物充满兴趣,专门养了 4 只猿,天天观察他们,随时拍照录音,一共养了七年后,写就《长臂猿考》。这本书出版时,高罗佩已经罹患癌症去世,按照他的遗愿,书后附有一张猿啼录音唱片,一边让读者感受李白下江陵时 “两岸猿声啼不住”。
虽然我没有他的才华,但是我对普及性读物 - 历史文化研究 - 不可描述 - 动物世界这个路径,有点熟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3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