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邵逸凡: 昨天有网友评论说,咨询工作都要名校毕业,你怎么不说这是一种歧视和不公呢?还不是因为你符合条件。
我很少用 “公平” 这个词。上研究生时讨论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平等和效率是冲突的。对一个群体公平,往往意味着对另一个群体的不公平。后来我从伊拉克回来,更不谈 “公平” 这件事了。伊拉克人真的太倒霉了,而世界上还有很多比他们更倒霉的人。
再说回学历门槛。我本科读的天津师大,在河北是二本。虽然我们专业的四个河北考生都超了一本线二三十分,但也确实一本 A 和 B 志愿的分数都没够上。找工作时,没有一家北京有名的公司给我面试机会。连新东方,都是靠北师大的朋友帮我牵线,才有机会聊一聊。
后来我去了西门子,做的是偏秘书的工作,工资不高,工作内容也比较机械。因为会点德语,被合伙人注意到,说我可以去做顾问,可前提是:你得是名校毕业的,否则 hr 这关过不了。于是我去宾大读了研究生。宾大的确改变了我的人生。但就咨询这份工作本身而言,除了帮我拿到面试,它并没让我在这份工作上呆的更长。说不定我本科毕业直接干还好些,至少更能熬夜。早点开始还能早点放弃,去做点真正喜欢的事。
至于人脉,做咨询时我是做能源方向的,真正对我有帮助的,大多是我中石油的前同事,及我去德国交换时认识的朋友。不管是德语还是德国的朋友,都来自天津师大给我提供的公费交流机会。此外,这个二本学校,还让我享受了和钢琴系学生同样的资源:免费的琴房、每周两次的钢琴外教、期末上台表演的机会,毕业时甚至还给了我一个钢琴双学位。再对比宾大的学费,我真是太感激了。
所以前几年有个 “985 废物” 小组邀请我加入时,我拒绝了,理由是,我既不是 985 的,也不是废物。有位在组里的网友给我留言,说她接受不了跟二本甚至专科生一个门槛生活。我问她什么叫一个门槛?她说,比如工作场合被一群大专生围绕。我心想,朋友,你这是把自己框死了。
是的,为了获得某些东西,我们确实得顺应规则。就像我为了进咨询去念了研究生,为了当演员去减肥美白。但这不妨碍我质疑这些门槛和标准背后的逻辑。
我们讨论歧视、刻板印象、规则与门槛,不是为了标榜谁更清醒,也不是为了抱怨或是逆天改命,而是想搞清楚:这些限制只是资源稀缺下衍生的人造筛子。它们也许会限制我们从某些人手里获得部分机会,但它们限制不了我们整个人生的走向。
这些筛子的存在,也并非合理,只是不断被默认、被重复、被接受,直到越来越多的人停下来问一句:为什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2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