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话财经。什么叫化债?
~拖。 (@财宝宝)
山东菏泽人宋江为了一个体制内边缘编制不惜出卖自己的 107 位兄弟姐妹,家人们小心山东人 (@呼吸腿)
现在对于一种说话方式,已经到了无视甚至讨厌的地步,就是满嘴跑舌头,说大话跟喝水一样。
比如说去年赚了几百万,有兴趣投我们一起发财,你现在做的太辛苦了,何必呢?
这年头除了至亲的人,谁会把自己赚钱的秘密随口大嘴巴说出来,一个个的老板眼睛通红找商业机会,咋可能还有轻松赚钱的机会白白告知。
况且赚了这么多钱,还缺投资嘛?自己的钱反复投,肉自己吃就行了,为什么要拿出来分?
所以,结论是要么是大话,要么是局,你投的钱就是人家要赚的。
《大染坊》陈六子说过一句话:君不密,则失臣 ;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凡是轻易得到的商业秘密,基本上都不用信。(@菊厂刘掌柜)
马小烦上学期废寝忘食地看完了射雕和神雕,闹着要看第三部。我说咱们打个赌吧? 你猜一下倚天屠龙记的主角是谁,猜中了寒假带你去滑雪;猜错了,多给你报个作文班。马小烦大叫:“不公平,我还没看呢怎么知道?” 我说这样好了,爸爸让你占个大便宜,许你先看完第一卷再猜。他哈哈大笑,觉得必胜。
唉,顽童之智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马伯庸)
一般人看第一回以为是郭襄,看第二回以为是张三丰,看第四回以为是俞岱岩,看第八回以为是张翠山,到第一卷结束张翠山殷素素都倒了,就会眩晕,但这还不是最难受的 —— 我初看《倚天》时,万安寺看到灭绝说 “郭靖黄蓉在襄阳殁了”,崩溃了:这剧透来得太突然了!(@某个张佳玮)
不知道为啥,我看到那些自己干了半辈子白领工作然后仗着自己有点儿积蓄现在反过来高高在上指导现在的年轻人去当蓝领工人的各位 “导师”,都想看看他们如此靠贬低别人来挣自己的那仨瓜俩枣以后到底会不会有什么报应。
站着说话不腰疼!
当代年轻人就是比五年前那一波难!难很多!
怪他们吗?
五年前他们还上高中呢!
前人埋雷,后人踩雷。被炸到了还得被埋雷的人笑话,哟你怎么就认不清你是个炮灰的宿命?
就不认。(@看星星的 Flora)
有时候看世界、看身边人,才发现原来每个人来到这世间都有各自的目的:有人是来策马奔腾,有人是来纵情欢笑,有人生来就要承受苦难…… (@织女 Vega)
《算法之美》里有个理论:零信息博弈中,最佳决策时机是总时限的 37%。比如你想租房子,要在一个月内做出决定,最佳决策时机是第 11 天;比如你想结婚,时间段限定在 22 岁 - 40 岁,最佳决策时间是 28.66 岁。根据这个理论,如果参加《再见爱人》,应该第 18×37%=6.66 天做决定,也就是麦琳因为画像崩溃那天。(@幻灭妖僧)
今天在绿书上看了一个帖子 “有没有那种屠龙少年后来变成恶龙” 这种内容的日漫?像我这种老二次元,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进击的巨人。但是转念一想,漫画就是漫画,只有在漫画里才需要专门找这种题材。现实生活中,屠龙少年绝大多数后面都会变成恶龙,没变的也不一定是不忘初心,可能仅仅是没混好(@gloria 的浮云人生)
今日学到:「普罗大众」 其实不是成语,是法语 prolétariat 无产阶级的音义兼顾的神级翻译。 (@里絵)
人生是个无奈的过程。
18,19 岁选专业;
22-25 岁选工作,之后选结婚对象;
人生的重大选择是在认知极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做出的。
等具备了相应认知,你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段。
在这个过程中,最能给出建议是自己的父母。
但你父母却是农民,农民工,厂妹,根本不足以给你什么有价值的建议,甚至往往是和现实相反的建议。
贵人难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20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