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当代商家为何倾向于讨好女性

1.png

消费品行业有个不成文的 “用户价值歧视链”:女性>儿童>老人>宠物>男性。很多产品和营销的逻辑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女性用户为主的小红书被认为是营销金矿,直男大本营知乎和 B 站,商业价值则要低许多。线下商家也倾向讨好女性,营造各种各样的节日,来制造消费的狂欢。

女性主导流行消费文化,这在当代社会,是一个大致正确的结论。

只从男女收入差异看,这个现象是奇怪的。与各国男女收入差异相似,中国男性的职业收入,要比女性高出一截。

《2020 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显示,城镇女性就业平均薪资 6847 元,男性平均薪酬为 9021 元,女性约占男性的 75.9%。

考虑到男性体力强于女性,由于性选择与雄性激素的作用,男性挣钱动力也很强;女性又有怀孕和哺乳期,这样的收入差异是正常的。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情况也差不多。

不过,这种收入优势没有转化成消费能力,女性才是消费市场的主导。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男性在家庭内对妻子的收入转移。丈夫是家庭主要甚至唯一收入来源,妻子主导消费大权,这是传统家庭常见的财务模式。

从一日三餐到日常出行,大量家庭消费品都由女性采购。相比于男性,女性似乎更擅长购物挑选,徜徉于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享受购物的美好体验。这样的分工大概来自遥远的狩猎采集时代。

现代社会的问题是,消费主导者面临很多选择和诱惑。女性在其偏好的服饰、化妆品和美容等方面,有更多的消费投入。

在电子消费时代,社交攀比和广告诱惑放大了个人偏好。女性在自身重视的美容美妆方面下功夫,也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潮流。

这种消费分野带来了割裂。2014 年中国社交场有过一个著名话题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抨击男性不修边幅,外形邋遢。

很多中年男性对此深感愤怒。他们觉得自己并非疏于体面,只是没时间和不愿花钱。消费数据显示,女性消费了绝大多数化妆品和超过 60% 的服装,男装销售额只占大约 30%,很大部分还是年轻男性在买。

拥有巨大消费力的中年男性,在购置服装、改善仪表的花费如此少,显然是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这样的消费安排居然还要被群嘲攻击,难怪当时这个话题引起中年男性抗议。

传统家庭的转移支付模式,及现代消费主义催生的文化,大大增强了女性消费行为。此外中国婚恋市场的传统安排,也使女性拥有更多消费力。

在婚姻市场,中国青年男性要赢得同龄女性青睐,得为未来家庭提供经济保障。他们要在短时间内买房或彰显这样的能力。竞争压力迫使他们努力工作、压缩消费,才有钱结婚买房。

女性在婚姻市场最主要的竞争力是容貌与年龄 —— 这也是女性服饰化妆品远远跑赢男性的主因。婚姻市场对女性的财富要求并不高,她们自然可以更多地消费。

这可以解释中国年轻人的很多消费现象。除了电子产品等男性向明显的领域,在多数消费市场,女性消费都占主导地位。服装鞋帽、化妆美容这些自不必说,在零食甜饮、文化娱乐这些看似男女都喜欢的市场,女性也占多数。

男性是手机游戏的主要消费者,占消费市场 70%。但女性玩家付费率还是高于男性。近年来女性向和二次元游戏崛起,很好体现了女性电子消费的崛起。

一二线城市男女经济差异小,女性独立意识强,婚姻市场竞争对男女消费的引导,还不是最明显。在三四线小城市,传统婚姻观念 “男的买房养家,女的貌美如花” 还有市场。越是小城市,步行街、网红店的女性消费者占比越高。

小城市男青年们不喜欢消费玩耍吗?他们不是没有钱,现实逼得他们不敢大手大脚。

除了未婚和已婚女性,退休女性群体的消费能力也不能忽视。中国男性法定退休年龄是 60 周岁,女性则提前 5-10 年(干部 55 周岁,职工 50 周岁)。

这个差异带来旅游市场的 “阴盛阳衰”。多个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女性旅游消费占比超过 60%,出境旅游也是略胜一筹,这个数据和有钱有闲的大妈高度相关。

由于体力强度、工作时长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男性预期寿命普遍比女性短。这个差距在中国约 6 年(男性 75 岁,女性 81 岁)。老头们当然也喜欢游山玩水,不过退休后没几年,他们很快就跑不动了。

来源:菁城子 微信号:jingchengzi86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63232.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