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一个旧消费品牌在聚光灯外默默蹒跚前行的故事

@卢诗翰:#如何看待新消费品牌同质化严重#
这两年新消费赛道大热,各媒体都在报道新消费品牌,那我就说一个 “旧消费” 品牌的故事吧。一个很旧很老的品牌挣扎求生的故事。

有这么一个问题,国内方便面销量最高的品牌是哪家?
我相信所有人都能猜出来:康师傅或统一

那么,仅次于康师傅统一,国内方便面销量第三的巨头,是哪家呢?
这个我相信很多人就猜不出来了
今麦郎?汤达人?五谷道场?

答案是白象

对于很多人来说,白象是一个有点陌生的品牌,许多人唯一的认知应该是小时候似乎听过这牌子。

20 世纪八十年代,正值中国经济崛起的关键时期。大批农民工走出农村来到大城市打拼。当时也没有高铁,绿皮火车一趟下来往往要十几个小时。方便面由此有了巨大的消费场景。国内方便面市场迎来了鼎盛发展时期。有数据显示,当时方便面市场的年递增速甚至达到了 70%。

但这么大的方便面市场,绝大多数被康师傅统一两大巨头所占据。康师傅的占有率甚至一度接近 50%。其他的无数小方便面品牌,瓜分剩下的一点点市场。

白象就是其中的一家。
白象源于河南粮食厅旗下的一个小食品厂,当时的白象只有一条方便面生产线,并且处于连年亏损中,六年时间换了 6 个高管。直到军人出身的姚忠良上任。
姚忠良上任后想了三个路子,一个,辞退了一批不干活的老职工,招聘了一批中专,大专生,让白象完成了一次大换血,更适应市场化。
第二个,大举铺设销售网络,大量招聘业务员,别的要求没有,只要能吃苦就行。当然,姚忠良自己也带头做表率,蹬着一辆破三轮车去街边小店和菜市场 “扫街”。

简单来说,姚忠良敏锐的抓到了当时的版本答案
“重要的不是拉产量,而是铺销量”

最后,白象做了很聪明的价格定位。
当时国内低端的方面便价格在 8 毛左右,而行业老大康师傅将价格定在 2.5 元左右,白象把自己定价为 1 元这一空白价格带,价格实惠加上口味好,他们成功在众多方便面品牌脱颖而出,横扫三四线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销量仅次于康师傅排全国第二。

到了 2001 年,白象年营收已经突破了 6 亿元。
但好景不长于,国有食品厂发展而来的白象也不得不面对改制问题,从 2001 年到 2006 年,白象开始来回折腾(改制问题我也没理清)。总之就是,2006 年,河南政府要求,姚忠良重回白象,改制总算完成了。白象开始重新上路。

而当时的竞争对手华龙(也就是今麦郎)开始出昏招,他们在站稳三四线后去冲击中高端和康师傅统一碰一下,结果中高端没打下来,低端市场又被白象占了。
2011 年时,今麦郎销量 30 亿元,白象销量则达到 40 亿,完成反超。
截至今天,白象有 97 条方便面生产线,年产超过 100 亿包,占到全国方便面市场份额的 18%,仅次于康师傅统一,并且白象方便面也开始远销东南亚海外。白象的大骨面也成为爆款。

白象的重新崛起意味着,到今天为止,农村包围城市依然是中国市场不会过时的答案。

但是,这些都是背景板,今天我要说的是我最近才知道的一件事。
直到这次水灾捐款,我才从评论区知道,白象方便面,作为民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大量聘用残疾人员工。在白象,他们有一个很有寓意的称谓 “自强员工”,自强不息。

并且不是一个厂区,而是在不同省市的各个厂区,都大量聘用了残疾人员。
从 2008 年开始,你去翻各地的新闻,都可以看见各种报道。(见下图)
白象的自强员工数,可能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

当然,可能源于他们的宣传策略,这些事情基本很少报道
直到这次水灾他们捐款并送了大量方便面,据说搬空自己库房,这件事才被很多人挖出来。重点是,他们自己也是受灾地区企业。

当时,白象的捐款留言是:
山河辽阔人间烟火,月光所照皆是家国

而在评论区,最高赞的留言是:
我们一定把你扶持成百年企业

这就是一个旧消费品牌在聚光灯外默默蹒跚前行的故事

1
2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21860.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