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我93年高考,说说我对现在与以前的思考

@成一虫:我 93 年高考,高三班级 50 多人,年级 300 多人,可能只有不到 10 人上了 211 大学。所有公立大学本科生加一起,可能录取不到 30 人。到了 97 毕业,本科两个班 80 个左右的同学只有 5-6 人升研、保研,20 个左右出国,5-6 个非京籍的同学留京(以上只是大概数字,记不清楚)多数回老家或到广东。就业在 97 年就已经不容易了,估计多数毕业生已经找不到心仪的好工作。

所幸的是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好,机会很多,可以不断换工作。以金融业为例,此后新成立了无数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券商、公募、私募、期货、网贷等等,需要大量年轻人。很多单位、岗位是从无到有。

现在一来招生太多,我的母校 93 年本硕博招生 1500 人估计,现在是 9000 人,增长 5 倍。二来是新成立的单位、新岗位占比减少。以前是从 1 变成 10,现在可能是 10 变成 11,增量占比不高。最后,互联网及微信可能抬高了大学生的期望值,他们见识高、眼界宽,知道有钱人怎么生活,觉得自己也很厉害,现实又不一定如意,所以落差可能大一些。

比如,明星赚钱多,一堆人说。其实大可不必。一来漂亮苗条性感是非常高的天赋,不是说只有智商高才是天赋。二来明星也不容易,需要十万里挑一跑出来,也需要失去一些隐私,还可能只是青春饭。像写书写小说,我也曾经以为自己行,但真写了就知道,要成为畅销书太难太难了。普通人没大戏的。

除了科研、技术类岗位,招大学生(本硕博)有时不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成果,更高的绩效,仅仅是招聘报名人数太多,先用这个来卡卡人而已。

工作跟中学考试不太一样,后者有标准答案、不需要情商、比较公平(作弊少)、运气成分小。前者充满了无法言说、预料的东西。所以,大学生除非搞科研、技术,否则不见得更好用、更能出彩。打个比方,老板让你拿下一个招标。你愿意不愿意去走偏门(拿个人未来可能拿到、现在还没有的奖金去送礼、找关系之类),能不能调动各兄弟部门、同事帮你(标书、数据、资源等等),有没有花 120% 心思去研究甲方的领导层、真实需求、偏好等,能不能争取到老板给最低的报价或更优厚付款条件,有没有把上百页的标书详细检查十几遍到一个错字也没有?你都做到了(能做的原因,基本上都跟大学不大学无关)。结果竞争对手是甲方老板内定的,你还是输了。这时,换谁也会不爽,会牢骚。但商场官场上能成功的人,估计也不会只是停留在不爽与牢骚。只要能坚持下去,早晚也能混出来。问题是,多数人一来做不到情商高,极细致、极敬业、极有拼劲,二来也不能坚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18006.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