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原来我最爱的单机游戏市场是这么被打击的

@月风_投资笔记新中国历史上,有4次,将特定事务称为精神鸦片(电子海洛因)。

第一次是1989年:1988年,上海电视台引进美国著名动画片《变形金刚》,在8090后城市孩童之间异常火爆,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正是它随后遭遇的“围攻”——1989年2月18日新华社报道,20位人大常委建议停播《变形金刚》。

我要提醒一下,当时这些媒体,也都是先把这部动画片定义成鸦片,认为它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心智,后面为了论证这个逻辑,甚至有人提出了变形金刚这4个字,就是美国人的险恶用心,因为美国人用“金刚”一词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试图对我们年轻人进行洗脑,以达成他们的险恶用心。其他的理由还包括宣扬暴力、鼓动消费、外汇流失等等。

第二次是2000年,当时身为央媒的《光明日报》同样直接下场,发表了一篇《电脑游戏 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一个月后,国务院办公厅一纸禁令,全面禁止了国内电子游戏及其零附件销售。国内的游戏市场彻底发生改变,主机与主机游戏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单机游戏厂商最好的时间窗口被错过,以当时国内3D技术最顶尖的祖龙工作室为例,连续亏损最后委身于完美,转型网络游戏研发。

——如果有年轻玩家抱怨为什么国内3A游戏一直难产,单机游戏形不成主流,游戏制作人一直贫寒交加(祖龙为例),记得把这篇新闻甩到他脸上。

而那篇报道里,论证游戏为什么堪比海洛因,没有足够的学术证据和行业数据,而是引用了一个电脑室老板的观点,并将此观点作为其中一大佐证,原话是:电脑室老板称,沉迷游戏的孩子,男的长大会成为小偷,女的长大会成为三陪小姐。

第三次是2008-2011年,当时有两名代表性人物。

一个是陶宏开,自2006年起,陶宏开便开始对《魔兽世界》与《传奇》进行批判,其最出名的言论便是“美国没有多少人玩网络游戏”。2009年,陶宏开与魔兽玩家水妖展开了一场直播辩论,双方就网瘾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2011年,陶宏开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节目组采访时称,玩游戏对女人危害甚大,再次暗示游戏会让年轻人“女娼男盗”。

这两次都让国内当时最强大也是最团结的魔兽玩家群体异常气愤,甚至一度上街抗议。

另一位是杨永信,2008年7月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杨永信对于不良网游的看法以及2006年以来对于网瘾少年的治疗过程。后面包括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健康报、小康杂志、家庭杂志、山东卫生等报刊也刊发相应纪性报道,对杨永信及该节目表示赞扬。

在此后的几年里,杨永信在他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用电击疗法迎来了一大批家长心目中所谓的”网瘾少年“。

但2009年4月起,媒体开始对杨的治疗方式提出质疑,信息时报刊登了《戒瘾过程如在集中营受刑》等文章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郭建龙得出的结论是,杨永信“其实就是摧毁孩子的抵抗心和自信心,让其产生恐惧感,然后暂时屈服”,认为杨永信的手法类似传销。

最后让舆论彻底反戈的,是著名记者柴静采访杨永信的网瘾治疗中心,制作了《网瘾之戒》的新闻专题片。纪录片中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临沂网戒中心。一个不服从杨永信管理、不承认自己网瘾便会被电击的地方。当柴静直面杨永信,问他怎么治疗孩子的时候。杨永信微笑着说:

“就是电击。”
“一边电他一边问他为什么要来这啊,还敢不敢啦。如果他回答错了就继续电。一直到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为止。”

据离开的学员讲,他们最恨的人是送他们来戒网瘾的父母和杨永信。

这一次,被冠上精神鸦片称号的,甚至是互联网本身,因为“网瘾”这个词,就是指的网络上瘾。

第四次,就是最近一次,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再次将游戏定义为精神鸦片。手法和40年前批评《变形金刚》时没有太大差异,没有任何论证,上来先说一个结论,原文用的是:“网络游戏危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共识,常常用“精神鸦片”“电子毒品”指代。”

——简单的说,在这里,大人讨厌你们年轻人干什么,就可以先把这个事务定义为“精神鸦片”,然后把你批个体无完肤,而且一直都是官媒直接下手,绝不留情。

所以别老是在网络上刷什么“父母皆祸害”了,第一,这不准确,第二,谁让一小部分父母的心智变成这样的?

别笑,你小时候肯定吃过鸦片,那款叫变形金刚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14157.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