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一本道

央视的主持人大赛90秒单元,看的不应该是立论和切入点。

@不作为的笑道人

央视的主持人大赛90秒单元,看的不应该是立论和切入点。
撒贝宁的角度肯定更好、更有“新闻味儿”,但是他的思考和立论时间是远超作者时长的。他有时间(甚至赛前拿题),有条件来规划自己的阐述思路,但是跟参赛选手——一个要确保竞赛中“完赛”的人——去谈思路水平高低,是不是太非人化了?

正常的新闻播报,1分钟在180-200字左右。由于表述情绪语气会有缓急,所以一般也不会超过220个字。
90秒,即一篇300多字的短文。

用标准仪态、阐述“绝对不错”的思路,并且要有极高的“完成度”(包括语句、语序、仪态、口齿……)。这事儿哪儿有思路水平高下可言,所有的切入点,都是常年的积累给到的第一反应。
撒贝宁给所有参赛者的时间几乎是完全一致的15秒,包括“三、二、一”。除了用语气调整,在有明显时间的多个字词时间差异的情况下,会进行1秒左右的停顿(如安琪部分)。

这15秒,参赛者是不会去听撒贝宁的阐述的。而是会用2到3秒观看文字前半部分,构思切入点,调整姿态和语气。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内,结题点题的三四句思路应该有了雏形。

很明显这300来字中,参赛者要完成的部分包括但不限于:
描述文字部分主要内容,描述新闻图片关键点,议论参与,表述观点,收尾。
公共场合参与发言的人,常用拖慢发言语速来进行下一阶段的思路布局。而参赛者在表述已知部分的时候,思路也要倒到下一句。就势必有急有缓。
用姚轶滨参赛部分举例:
1、各位好,欢迎您收看……我们选出的关键词,是“见证”。——这个部分其余的都可以视为主持人常用的的“话佐料”。核心内容只有“新闻关键词”+“见证”。
2、阐述照片,再度添加“那可是轰动一时的照片啊”之类的缓冲,为再次看清、描述新闻背景和确认新闻主体做好陈述准备。
3、教育资源不平均、希望工程部分,属于实打实的出内容的部分。展示参赛人对该类新闻事件的基础积累。
4、“……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部分,时间已经过半了,如果还不把“关键词”说出来,等于整段新闻的结尾和关键词在一起。所以必须要开始想办法扣上之前的关键词。
——参赛人于是用了“她就是自己生命历程的一个见证者”。
这个部分点题并不高明,但是高明在于参赛人维持住了整段表述的完成度。
5、“她见证……”这段属于由前句向后倒出来的部分,但是思路明显在准备后续的“见证”+收尾。所以“成长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职)”这句话,是有语病的。
6、结尾部分,教育资源下沉、向贫困地区沉是非常好的“语言表述方式”。
7、回扣“中国梦”部分,已经开始做好“每一句都可以做结尾”的准备。
“我们见证的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
“将在美好的年华当中,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重任即将交到你们身上”
“你们准备好了吗”
——这是最见主持人功力的部分。

没有人是人肉计时器,但是把所有应对做好腹稿和预案,就是一套优异的方法。
积累、规划、调整、冲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56859.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