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她的16岁

相关新闻:一段随着命案终结的家暴史

@写不出稿苏见祈

回头梳理细节,会发现受害的女孩已经穷尽了她能接触到的,所有的求助渠道。

她先是找母亲求助。发觉母亲和她一样,只是一个无力反抗的受害者之后,她找过老师求助,找过亲戚求助,找过街道办事处申请司法调解,也报过警。
她甚至写下了一篇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的求助信,“我愿意接受我大伯一家的帮助,请社会力量和政府力量救救我和我的妈妈。”

而且,和很多人情冷漠导致的悲剧不同,被女孩求助的大人们也尽了全力。
母亲曾尝试给女儿在外租房,因为丈夫的反对未果。
学校方面制定了详实的流程,协调女孩在学校住宿。这位父亲总在校门口徘徊,值班老师还会重点盯守。

而女孩的伯母,陪着孩子去申请司法调解,当孩子遭遇暴力时给她提供住处,甚至表示愿意负担女孩住校的生活费。直到凶手威胁等她儿子结婚时闹事,伯母担心自己家人的安全,方才被迫罢手。

就连这位伯母的儿子,一个小男孩,见到凶手父亲对自己的女儿又吵又骂时,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和叔叔发生了冲突”。但随后,凶手“抓起了水果刀”,对着一个孩子。

受害的女孩向所有可能的人求救,周围的人们也在竭尽全力帮助她。
但没有改变悲剧的结局。一个女孩被自己的父亲杀害。

我是个成年人,自以为能比孩子多些阅历。可若是易地而处,换做我是一个初三的女生,我并不能做的比杨瑞立同学更好。
在绝望之中,这几乎是堪称完美的自救。
但是,只要施暴者是父亲,那么整个社会就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支援,只能坐视时间流逝,直到惨剧发生。

现在的情况是,大街上打伤人会被拘留,但父亲打伤女儿,就变成家务事。
血缘关系居然成了犯罪的保护伞。
所谓父亲的身份,可以帮助一个暴力倾向的犯罪分子毫无阻碍地留在受害人的生活里,直到他成功犯下杀人罪行之前,都没有人能够制止。

如果清官难断家务事,又有谁能断呢?
谁来回应绝望中的求救呢?
该由谁和一个凶残的犯罪分子对抗?难道是老师,或者某个亲戚?

最后,真的别再说什么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了。
就连对小孩亮刀子的人也能当父母。
这行没考试的。父母这名头,并不能证明这是个好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17271.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