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有态度

没有外地人,北上广深不会更美好

文/黄海涛 原刊南方都市报

今天是鸡年春节。节前随着一线城市里的外来人口陆续返乡,北上广深平时车水马龙的闹市区及著名景点,出现了人流稀少,宛若“空城”的情况。比如,春节期间北京有1500万人口离京返乡,这个数字相当于英国伦敦的总人口;在上海和广州,无论是地铁还是地面交通,较平日人流、车流都大量减少。在深圳,街头留下的大量共享单车成为当地节日一景。不只是北上广深,杭州、成都、郑州等许多省会城市,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城”效应。

不少暂时享受到节日宁静和便利的大城市网友在网上留言,希望这样的“好日子”,最好能持续下去。其中不乏把“外地人”的离开,当作喜事来庆祝的排外言论。比如有人说,希望离开北上广深的人不要回来了,“没有你们,北上广深更美好”。有人赞叹北京这几天空气质量“超过了三亚”,且怀念20年前的北京,“没这么多人,北京人生活很好,水够喝,电够用,郊区的蔬菜就够吃,交通不堵,空气清新,犯罪很少,没有黄牛号贩子,老百姓买得起房……看看现在被外来人口毁成什么样了”。

若不是那么意气用事,我想谁都能看出以上逻辑的荒谬。北京空气质量改善,大部分是拜天气条件所赐;外地人回家过年,不是决定因素。何况,如果不是外来人口承担起大城市基建、餐饮、物流、环卫这些最基本、通常也是最苦最累的工作,那些欢呼外地人离开的网友,你们住的小区恐怕不出一礼拜已垃圾成山。若不是外来人口支撑起本地的房屋租赁市场,本地人为主的房东也会叫苦不迭。

实际上,我这么说,已经带着某些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第一,所谓的外地人、外来务工者,好像专指落后地区的农村人口,而这一部分人,往往跟学历低、素质差联系在一起。但现实中,北上广深的外地人中,来自中小城市乃至外地省会城市的“城里人”并不在少数。第二,外地人在大城市工作,并不局限于“低端”行业和工作。许多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甚至多被外地人占据。

近年来流行一个说法,“平时生活在格子间里的薇薇安、凯文,这几天已做回了二丫、铁柱”,调侃的就是春节期间大城市白领返乡的景象。说是返乡,不如说“打回原形”———这个“笑话”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歧视意味和“血统论”色彩。歧视乡村和乡里人,只要出身农村,就算到了大城市,有了洋气的名字和头衔,你也该一辈子背负你卑微的出身。人口流入挤压了原有城市一部分低学历、低阶层市民的就业机会,一部分人感觉到自己受威胁,不安全感加重,便用“本地人”这个集体概念来作为一种自我心理上的防御机制。“我们”和“他们”,“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分野,实际上是由城市里一个个“小我”的个人利益所决定的。

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历史,不仅给城市人带来物质和生活条件的实惠,也形成了心理上的优越感———还不仅是城市人口对农村人口的优越感,而且,在城市内部,在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之间,普通人中间也常见心理位阶的高下之分。春节这一人口空窗期,使得一些市民在未实际体验到离开外地人之苦的情况下,短暂经历了一把类似“北京人的北京”的乌托邦体验。“都是外地人的错”,每年春节出现的类似言论,不是越少越好,而是根本就不该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07525.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