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理想、中国汽研再次回应「i8碰撞测试」风波,能让网友信服吗?

8 月 3 日 晚,理想、中国汽研同时发布最新声明,再度回应「 i8 和卡车碰撞测试」风波。

理想汽车的最新回应着重强调「测试目的」,表示测试是模拟现实生活的对撞场景,委托执行的是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汽研,测试过程和结果具有科学权威性。

中国汽研则回应,测试仅为验证 i8 安全性

相对第一次正式回应,理想、中国汽研的第二次回应细节更多、言辞更诚恳。但是,围观网友的质疑并未随之消散。

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认为,这两份回应仍存在一些「疑点」,部分细节仍未解释清楚。

我们先来为大家「划重点」,看看这两份最新的回应,都分别说了什么。

理想、中汽研:「为了用户」「客观严谨」

总的来说,理想在最新回应中想表达的是,此次卡车对撞测试顺应行业与用户关注,结果权威可信,未针对其他品牌,也并非首次开展同类测试

理想解释了用卡车测试的原因,认为「小车撞大车」向来用户关心话题,也是车企普遍采用的测试和宣传方式,理想选择这种测试方式,是顺势而为。

面对外界质疑结果「不合常理」,理想亮明了底牌,坚称结果科学权威。

测试由中国汽研操作,央字头、国家队,自带「官方认证」公信力;视频留痕,全程透明可追溯。

理想最后还补了一刀,i8 原本就是为满足「钻卡」「卡车夹击」等复杂工况标准进行开发设计的,何况是卡车正面对撞测试。

如果说,理想的声明更多着重于阐述测试的来龙去脉、权威背书,那么评测机构中国汽研则着重披露测试的具体细节。

在声明中,中国汽研只给了一组关键数据,且单独列为一段 —— 两车碰撞时,理想 i8 约 60km/h,乘龙卡车约 40km/h

这组数字其实回答了网友的疑问,「2.5 吨的小车撞上 8 吨重卡为何没被撞退?」可见原因是,理想 i8 速度更快,双方碰撞时的动能其实并不对等

此前理想测试视频仅提「相对速度 100km/h 」,未明确是两车各 50km/h 还是存在明显速度差。于是有了发布会上的经典一幕 —— 理想 i8 纹丝不动,而对撞卡车「四轮离地」。

此外,中国汽研和理想的最新回应都提到,对撞测试的车型为「二手车」。且强调是「在市场上随机选购」,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备,如外饰伪装、安装自动驾驶装置,最重要的是,「配重至 8 吨」

回看这两份最新的回应,已经能大致说清楚碰撞测试的前因后果,和「部分细节」。但正如前文所说,这两份更加详细的回应,仍无法回应网友热议的多个疑点。

甚至,因为测试卡车是「二手车」等信息,反而为理想和中国汽研招来更多质疑。

「二手」疑云,细节仍未解释

其中最核心的质疑是,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了中国汽研针对碰撞卡车,表述上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此前有媒体采访中国汽研证券部时,对方明确表示测试所用卡车为全新车辆;但在最新的正式声明中,这一表述却改口为二手车。

(极目新闻记者采访)

当然,这可能是中国汽研内部因为事发突然而没有沟通好,存在信息差,但新的疑问不止这一点。

还有质疑声音指出,为什么要选用「二手车」作为碰撞测试对象?理想 i8 在测试时的状态毫无疑问是全新车,如果测试用的卡车是「二手车」,难免会被认为没有控制好变量,测试过程不够严谨。

毕竟,用于测试的二手卡车车况究竟如何?又如何证明其各方面性能完好?

此外,理想官方也确认,本次测试是一次「非标准测试」;测试项目具体的规则,由中国汽研自主制定,没有得到行业公认,或参照行业惯例。

在这样的情况下,理想将这样测试过程严谨性存在疑问的「非标准测试」放到发布会正片中,是否有些「不妥」?

而且,中国汽研本身就是理想的合作伙伴,还登上过理想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可想而知,这样的测试由中国汽研来执行,恐怕不是最佳选择。

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网友认为这次由中国汽研操刀的测试仍有一些纰漏。

比如,网民发现,按官方标准,总质量超 12 吨才算重型卡车。可测试中的卡车仅 8 吨,视频里却标为「重卡对撞测试」,这显然与标准不符。

最后,两份声明在诸多细节上仍语焉不详。比如,两车对撞后卡车车头为何会掉落?车头与车身连接位置的锁扣是否锁好?

综合这些观点可见,理想和中国汽研出炉的这两份最新回应,依然未能说服广大网友,围绕本次「碰撞测试」事件,仍有较大的解释空间。

更重要的是,作为当事人之一的东风乘龙,截至 8 月 4 日傍晚尚未就最新的「回应」做回应。

如果东风乘龙不认可理想、中国汽研的最新回应,那么这场争论,很大概率仍会持续下去。

来源:电动星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32290.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