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大部分普通人都攒不下钱

雪球上爬到个帖子。

说上一代打了一辈子工,干了三件事,分别是起屋、供子女读书、给长辈治病,最后也没什么积蓄。所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必须想别的路子才能过上好的生活。

如果这个帖子是十年前发的,估计会收获很多点赞,但今次基本都是反驳,具体喷的是啥估计你们也能猜到。

我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结交过当地的哥们,总的感觉就是大部分普通人都攒不下钱,中产一辈子的主要成就就是买套房,供子女读完书。如果低于中产,那很可能就是一辈子租房住,把子女拉扯大但谈不上什么教育。

当然咯,同样是攒不下钱,发达国家属于 easy 模式,很大程度上允许躺平;其他地方属于 hard 模式,必须时刻琢磨着去哪里搞点钱。

那为啥普通人攒不下钱呢?

因为所谓积蓄,就是收入多于消费。如果大部分人都有积蓄,就意味着大部分人的收入都多于消费;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其他人的收入,大家都攒钱不花的结果就必然是通缩,就像那几十年的日本一样。

正常的社会是一部分人有积蓄、一部分人有负债,大部分人无储蓄也无负债,这样才能形成平衡。

只有在某些资产集体升值的年代,才可能形成似乎全民都很有钱的局面,比如地产大牛市,凡是有房的都能享受到资产炸裂上涨的快乐。但代价你们也知道了,就是接盘侠们的负债。

所以一个人如果倾尽全力,起屋、教育子女、给老人治病,这一生已经问心无愧。当然你也可以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要变有钱,要有一大笔积蓄,但这在全球范畴内都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范畴,并不是必然的。

而且关键问题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想变有钱其实也没法规划,打工当然不容易变富,但干别的却很容易负债,综合看可能还不如打工呢。

以上都是常识,但在经济特别好的时代,常识总容易被忘记,现在只是大家都又记起来了。

来源:刘备教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31416.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