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取的史官:#青岛大学已开始装空调#
不知道现在的学校是什么样子,我从托儿所开始到大学毕业,不管是教室还是宿舍,都是没有空调的。小学初中的时候空调还比较稀罕,没有也就没有了,高中大学的时候空调已经普及,但在学校里,空调是老师办公室里才有的福利。
虽说盛夏的时候已经放假,但一般从 5 月中开始教室里就很热了,即使气温不到三十,四五十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比室外高个三五度很正常。教室里会有三四个吊扇,但能吹到的人也很有限,最多只能实现一点空气流动作用。
坐在教室里,搁在课本上的手臂用不了三分钟就会因为出汗和书页黏在一起。头皮里都是汗,顺着头发,顺着额头到脸颊到下巴,滴在书上,用手擦开,拉出一道水痕,划到写过字的地方,把字晕开,糊成一片什么都看不清。
光文化课还算好的,要是刚上完体育课,不但会更热,湿度还更高。一个个汗流浃背回到教室,像蒸锅里刚端出来的馒头,热气腾腾,闻起来像米饭饼,酸唧唧的。整个教室因为大家汗水的蒸发湿度更高,体感从热变成闷热。汗酸味倒是一会儿就好了,鼻子很快会习惯,就闻不到了。
到了大学,比高中时候要好不少。一方面教室大了,一方面人数少了,不同课在不同教室,人员流动多闷热的情况也就好了不少。但在宿舍里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间宿舍四个人,不算多,天花板上两个摇头风扇。这两个风扇很神奇,能开,能转,能听到在转的声音,但就是感觉不到风。不管这个风扇怎么摇头,都只有房间正中间的一小块区域能吹到风,而我们四个人不管是坐在自己书桌前还是躺床上,都是吹不到的。
夏日的夜晚,四个人都回到寝室,打开电脑,四个人 + 四个电脑的热源,房间里 30 度算是凉快的。在房间里就穿个内裤,门窗都开着,点上蚊香,靠手摇扇子熬到 11 点熄灯。幸亏宿舍带浴室,夏天洗冷水澡也无所谓,睡前再去冲一把。擦干身体,站在风扇位稍微吹一会儿,趁蚊子们不注意,迅速躲进罩着蚊帐的床上。
半夜里被热得迷迷糊糊醒来,望一眼放地上的灭蚊灯,发现不亮了。早上起来看,密密麻麻的蚊子包裹着灭蚊灯,不透一点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3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