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一本道

涨姿势微语录0422:生活节奏慢、宜居、工资高,俗称不可能三角 ​​​

我总觉得,原来世界末日不是指地球毁灭,而是缓慢无声地摧毁一代成年人的精神堡垒,逐渐抽走我们小时候普遍认为的好东西、带走具有代表意义的人,那些讣告突然在某天jump scare一样吓你一跳。
次数多了之后,错愕与不舍渐渐脱敏,你终于承认,最快乐的时代已然结束,曾经以为会陪伴我们直到老去的熟悉事物,也只会送你到这儿,未来的路是陌生的、疲乏的、属于另一批年轻人的,他们有自己的乌托邦需要建立,而我们的那栋楼越来越冷清,可是我还不想搬走啊,住到真要拆迁的那天再说吧。(@愁容骑士典当记)

上市之后的美团,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强力挑战的对手,几乎没有一年休息的,阿里,拼多多,字节,现在是京东。
维持了这家公司的战争动员体质。至今,没有任何阿里和百度式的 “死于安乐” 的衰退迹象。(@老 talk)

前天跟朋友说,已经对各地古建石窟和名胜景观失去兴趣了。
中国建筑多为木制,能留到现在的,大部分是明清的,气象本就一般。
造像自宋以后就乏善可陈。那几个名窟,要么开放得少,要么就是佛头全被砍光了(龙门石窟我只去过一次,不忍再去)。
至于自然景观,大都被各地圈地发财,修大而无当的公园。
比如乌兰察布火山群,之前随便参观,听说今年也被围起来要修主题公园,进去要坐景区游览车。就绝了去的念头。
至于县城。前几天去保定,走在仿古步行街里,把店门驴肉招牌改成水席,就跟洛阳那条仿古街没区别。
全国各地其实都一样,高度标准化。去过一个,就不必再去其他了。
五一期间,出去玩就是堵车加看人。酒店涨三倍。
想自驾吗朋友?回京高速检查站,堵车一个小时起步。(@二逼瓦西里)

很有意思的现象:在美团,
外卖骑手说没赚钱,
商家说被抽水没赚钱,
用户说点餐没省钱,
一看美团财报外卖业务也亏钱。
那到底谁赚了?(@信号与噪声)

用黄金计价,我在北京的老破小已经跌了 80%+ 了(@北漂民工的日常)

为什么会觉得美团是个软柿子呢?从美团诞生时候的百团大战、酒店业大战、外卖大战、本地买菜大战。百度、阿里、字节、pdd 四英战美团都没给打趴下,除了抖音在本地生活切走一块,别的都铩羽而归。抖音能成一方面是大力出奇迹的战术思想,另一方面是流量入口加持,字节组织力也最强。

京东这次外卖大战改变不了格局,倒是让大家都知道东哥回归,还在积极拉动实业。今年点外卖多便宜几块几十块,外卖小哥多些保障,京东替大家负重前行,虽然世界五百强排位非常靠前,毛利还是很低的,也算尽心尽力,赢得好口碑。(@德古拉船长元年)

大家看准一次投资,第一重要是:在这次正确里赚到钱
万不可,“感觉要涨,尝试买一点”,果然涨了,还涨了 10%+,结果只赚了几万块,然后着急加仓,比开始多几倍十倍的本金投入,这是万万不可的,微博里搜高频市场,快十年前就举过例子
高频市场决定投入,第一步直接重仓,中途绝不加仓、设定止盈达到就卖出本金和部分利润,再涨不眼红,高位回调时也不抄底
设定结算目标是最重要的,没目标,只是沉浸在 “算对了”,但买少赚少后悔螺旋里,市场一旦向下必套,因为会路径依赖,这时从最开始的懵懂到已自认为是大师,那最后亏的就是大师
变成新一代的:除了没赚几个钱,什么都懂(@Samuel 叔)

前天在某博物馆,讲解员说中国古代马车也有等级制度,最高等级天子用六匹马拉车,下一级诸侯用五匹马拉车,再次一级用四匹马…… 我提醒一下说中国古代的那种车,五匹马好像不太好拉吧。姑娘还挺固执,说有专家就是这么说的。好吧,不知道她又被哪个砖家忽悠了。 ​​​(@考古小队长)

表白新方式:
想不想明年这个时候一起领 1 万?
想不想后面五年再领 5 万?
想不想再后面十年领 10 万? ​​​

东升的时候我在西边,西升的时候我在东边;炒红利的时候我在买科技,炒科技的时候我在买红利;主升的时候我在质疑,轮动的时候我在锁仓,退潮的时候我在格局。(@集思录)

「精神内耗」的反义词是「肉体外包」。(@一只汪惟)

之前领导给大家画饼都是 “好好干!等业绩上去了好位置就轮到你们了”。
现在房地产下行,我给大家画饼都是 “坚持住!等我被优化了就轮到你们啦”。(@汪有)

我月薪三千是因为一个月只有三十天,如果一个月有一百天,那我的抚恤金将高达十万。(@一秒钟哲学家)

朋友为我介绍了一位心理医生,据说在业界很有口碑,说话也有一说一直来直去。我去找她咨询,她仔细询问了我的生活状况后,诚恳地对我说: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我诊治过上千位病人,我深知我的治疗虽然对他们有些帮助,但是大部分患者真正需要的不是治疗,是钱。

认知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壁垒。以前有大量的壁垒,血统、出身、城市、学历、官职、地位… 但是这个时代越来越只剩下一个壁垒,就是认知。做生意也是一样,做得好的人,你不要以为他是运气,他就是认知高你一个维度。这个维度就像我们看一个三岁的孩子,你既没法跟他沟通,也没法把道理讲给他听。我们现在看那个更高的认知层次的人,就是一个三岁孩子看大人。这是一种特别哀婉的绝望,所以,最重要的不是给自己脑子里装什么信心,而是寻找一种提升认知的可能。(@茨冈女神)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25428.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