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有:无论电影哪吒还是封神,一说到 “十二金仙”,我们就能判定,修仙都是骗人的,再怎么修也修不成仙的。
普通人理解的修仙,就是刻苦锻炼,达到一定修为,就能不断升级,最终变成金仙。
但,金仙就 12 个,编制是固定的。
这不叫修仙,这叫考仙。修为再高,也得把别人竞争下去,才能位列金仙。
甚至也不是考仙,哪个金仙是通过努力做业绩升职上去的。
12 金仙印象里都是元始天尊嫡传弟子。
这个算传仙。
只有 12 个金仙编制,我有些不解。
按说随着阐教规模不断扩大,管理职权扩大,可以新增一些部门和岗位。
吸纳新的金仙,也给阐教门人一些希望。
但元始天尊愣是限定 12 个。
我的分析是以当时的生产力,以阐教对资源的搜刮能力,可能只能养起 12 个金仙了。
川普都觉得养不起这么多机构了,还要裁撤。
法宝、资源都是有限的。
蟠桃、人参果、太上老君的丹药都是有限的,能养活起的神仙就是那么多,不能再扩编了。
炼一件法器也很难,如果新的金仙发现自己没有法宝,管太乙真人要九龙神火罩,太乙会给他吗?
金仙太多了元始天尊也管理不过来。
管理学认为,一个领导直接下属 5-10 人就差不多了。
元始天尊管了 12 个,再多效率上也不划算了。
何况元始天尊动不动就休长假闭关,调动不了这么多。
如果增加到几十个金仙,层级管理就很难。
那就得增设提拔一些金仙,比如设置常务副天尊啥的,金仙管理金仙。
还不如就是 12 个金仙。
截教的通天教主说有教无类,下面好多弟子,万仙来朝,但很明显通天教主对下级管控能力一般。
战斗力也有限。
可以理解阐教的权利授予体系是从上到下的,截教是自下而上的。
阐教是精英管理,截教是合伙人制度,谁都可以来合伙。
代表两种组织形式。
这两种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吧。
截教属于扁平化管理,但组织性差。
截教的失败不在于理念(有教无类)错了,而是缺乏管理规则。
阐教精英化管理,但没法快速扩张。
不能快速扩张就不能给下属足够的升职机会,下属就不爱跟着他们干。
哪吒的法力后期肯定能达到金仙标准,但也不能成为金仙。
12 金仙也没有退出机制,长期霸占编制。
新人出不了头,申公豹这种有能力的弟子只能跳槽去截教了。
所以阐教用了各种手段限制有能力的年轻人,又要在编制上限制升职,又要在实际上给好处拉拢。
比如哪吒肯定无法升到 12 金仙,可以给你一些法器,比如火尖枪混天绫。
还可以鼓励弟子在外面开二级子公司,你在子公司当老大。
太乙真人就在四川开了个乾元山金光洞,在这个洞里你就是领导。
也变相扩大了阐教影响。
姜子牙当不上金仙,但可以参与封神,职权很大。
这个约等于体制内职级并行,职级与职务分离。
或者大厂里设置 P 序列(技术)和 M 序列(管理):
你技术好,那只是技术序列,但进不了管理序列。
可以给你一些待遇,但就是做不了管理。
哪吒那么能打,只是技术序列,你又没有 “管理经验”,玉虚宫内部开会也不叫他的。
哪吒的功劳也得记在太乙真人名下。
很多青椒发论文也得归功导师指导。
互联网公司严控 P8 以上名额,宁可给你编一些别的头衔(合伙人 / 顾问 / 技术总),也不给你升金仙,感觉是同一道理。
但,用这种方法护着编制,阐教也受控于编制。
慈航、文殊、普贤真人后来跳槽去了佛教,当了菩萨。
慈航成为了观音菩萨,可见高级人才都流失了。
流失了也没有新的弟子增补。
可见编制不是宇宙的尽头,而是问题的起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19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