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中国人完全适合0-100

@福报 KOC:有一种流行多年的论调说,中国人只适合 1-10,不适合 0-1。这种自我 PUA 的车轱辘话来回说,无非是刨根问底到教育制度不行、体制问题重重,甚至归结为东亚人种问题。我从来没相信过。即使在公知盛行、流行反思的 2010 年代,我对这种说辞也是非常不屑一顾。

中国人完全适合 0-100,但前提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所有的 0-1 都建立在基础打牢之后。温饱思淫欲,地基打好了,各行各业的 0-1 就会开始绽放。

以前在农业社会,0-1 干啥用?地基就是农业社会。农民和文盲是全社会的基本盘,工业基础薄弱。0-1 的目标是把国家建设成工业社会,而这件事并没有那么容易。否则,看看现在其他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什么不把国家建设成工业国家呢?现在中国是极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在这个庞大的工业基础之上,工业科研、工业创新以及工业之上的 0-1 创新,必然会不断被点亮。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

前几天看理想汽车的 AI Talk,李想说,他惊喜地发现,这两年新招的大学生完全出人意料地优秀。这当然和他现在能招到更多名校的优秀学生有关,但现实逻辑也是如此。现在这个时代的 “废材” 可能比以前几代更 “废”,因为即使再废物、再躺平摆烂、再假装考编考研考公,在家啃老五年八年,也能被父母养着,吃饱穿暖,肉蛋奶米饭管够,还能喝奶茶。最差不过接受被扶贫。而除此之外,这类人还能理直气壮地在网络平台上高喊 “不婚不育保平安”,今天骂骂咧咧,明天阴阳怪气。

但同样的,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更厉害。如果从质量上来说,他们无疑比 60-80 后更有水平。看看现在的孩子们接受的信息、知识、教育和思维训练,是玩泥巴长大的 60-80 后能比得了的吗?60-80 后取得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成就,不是因为他们比 90 后和 00 后更聪明、更努力、更有才华,而是因为他们在国家发展初期,抓住了那个时代发展浪潮里施展抱负的机会。而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90 后到 20 后同样也将迎来属于他们的机会和成就。这些机会不再是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或制造业,而是面向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和参与者。

所以,社会分层几乎不可避免。从某种意义上看,如果不从政治上加以干预,可能只剩精英阶层和下层。那么,谁来做中层?如何做大中层?或许只能通过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来实现。

这似乎就是美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路径。

我说过很多次,中国会越来越像曾经的美国,而美国会越来越像曾经的中国。“曾经的美国” 是指过去几十年的美国,自 1929 年大萧条之后,到 1945 年美国参战赢得二战并夺得主导世界秩序的话语权,普通美国人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好日子。而 “曾经的中国”,是指一两千年前的中国。美国整个社会面临的结构整合、形态整合,未来一定会爆发,甚至可能非常激烈。我不希望他们走向毁灭,而是希望他们涅槃后成功。因为本质上,普通美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只是统治集团和精英阶层的极端趋利行为污名化了普通人的底色。

本月初去柬埔寨玩,发现那里的农产品便宜,工业品超贵,人工极便宜。这就是工业落后国家的现状,也是我们三四十年前的样子。当年,一辆桑塔纳在国内售价高达 30 万人民币,相当于普通人一辈子的预期收入。现在,柬埔寨一辆理想 L6 平行出口加税后落地需 7 万美元,对于月收入 200 美元的工人来说,这几乎也是他们一辈子的预期收入。而理想 L6 在国内售价 20 多万人民币,相当于一个月收入 5000 元的普通工人四年的收入。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农产品便宜、工业品便宜,但人工费用昂贵。这就是后工业化发达国家的状态。中国现状是农产品便宜、工业品便宜,而人工费用从以前的便宜逐渐开始过渡到不便宜。未来人工费用将越来越高,而人工贵正是发达国家的一种显性表现。这也意味着普通人劳动和时间的价值提升,通过劳动获得的回报可以购买更多工业品,享有更高的生活品质。这是另一个对比视角下的趋势。

现在东南亚的沙滩上,躺满了来自欧美的 “WT”。他们可以用 10 美元在沙滩度过愉快的一天,30 美元享受 “神仙般” 的生活。将无路可走的失业底层输出到落后国家享受人生,避免他们留在国内成为负担和不安定因素,或许也是一种治国策略。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底层也能躺满东南亚的海滩,一瓶啤酒悠哉度日,那可能就是另一个中国进入发达国家的显性标志吧。

有感于最近的一些振奋人心的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17559.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