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四千年前陌生人的守护。

@河森堡

微博上时常有一些朋友们会分享一些博物馆里有趣的内容、可爱的内容,那些都很受欢迎,但是这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博物馆里十分悲情的内容,这就是喇家遗址中的一对骷髅。

四千年前陌生人的守护。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东部的官亭盆地,紧挨着黄河,是一个距今大概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出土的文物形制来看,属于齐家文化。喇家遗址在国内少有人知,但是在学术界它却有一个外号时常被学者们提起,那就是“东方的庞贝”,学者们之所以如此称呼这个遗址,是因为它和古罗马的庞贝城一样,都是被自然灾害在一瞬间突然毁灭的,以至于遇难先民们死前最后一刻的样子都被定格保存了下来。

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大概在距今4000年前左右,中国西北部发生了一次6到7级的地震,突如其来的震动使得喇家聚落的房屋突然倒塌,屋里的居民们被当场砸死,之后没多久,黄河爆发的洪水又席卷了化为废墟的遗址,河水中混杂的粘土将死者的骨骸和倒塌的房屋裹挟掩埋,直至数千年后的1999年,考古学者们才让这一切重见天日。

在一栋房间的遗迹中,学者们发现了十几具遗骨,其中有两具靠墙的遗骨让人看着非常难过,那是一位成年女性的尸骨,怀中还抱着一具小小的骷髅。女性的年龄据推测可能在30岁左右,怀中的孩子据推测很有可能是个婴儿。最开始学者们见到这种情景,以为是一位母亲在灾难来临时下意识地保护了怀中自己的宝宝,最后不幸一起遇难了,这本来就让人已经非常难过了,但是后来我去社科院考古所拜访叶茂林老师的时候,叶老师对我说,其实那不是一对母子,考古队做了线粒体DNA,发现那位女性和她怀中的宝宝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这就让人更加难过了。

之前学界有一种假说推测,人类的共情(Empathy)有可能追溯到1800万年前,与哺乳动物的进化存在着关系(MacLean 1985)。这种假说认为,当哺乳动物在养育自己的后代时,如果可以更加敏锐地察觉后代诸如疼痛、危难等情绪信号的话,那么也就更有可能对后代的种种需求做出回应,以增大后代存活的几率,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后代情绪的感知渐渐溢出到了亲代养育环境以外,在广泛的社会关系网中也起到了作用,而这可能正是我们对陌生人能够感同身受的原因。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无论是语言也好,还是文字也好,无论是商贸也好,还是通信也好,人类总是在不断地用技术手段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凝聚为更强更大的团体,在我看来,那些技术手段其实只是表象,真正在逻辑的底层把人类链接在一起的,其实是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爱和共情。

很遗憾,当年的那位女性和她怀里的“陌生”宝宝已经化为了白骨,但是正是那两具白骨相依的样子告诉了我们,人类这个物种何以能够走到今天。

图源:青海新闻网 快报“历史上的每一天”

参考文献:
潘彦谷, 刘衍玲, 冉光明,等. 动物和人类的利他本性:共情的进化[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7):1229-1238.
吴庆龙, 张培震, 张会平,等. 黄河上游积石峡古地震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异常古洪水灾害[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9(8):1148-1159.

四千年前陌生人的守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272287.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