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中国人过高质量生活的最大限制是自然禀赋

travel-3758193__480

@知非姑姑:“割青麦作饲料”?未来,饲料可能比粮食更困难

1、中国农田,一项昂贵又 “轻贱” 的国土资源。
我们都知道,无论城市化如何推进,中国始终坚持 18 亿亩耕地红线。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我国耕地整体质量不高,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近七成为中低产田。
很多地区已经出现农地撂荒、地无人种的局面。基于县样本统计的 2014-2015 年全国山区县耕地撂荒率达 14.32%,长江流域一带尤其严重。

2、中国农民,一个数量巨大却 “不赚钱” 的群体。
中国农民数量庞大,但收入总是 “垫底”。2019 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9 万多,“农、林、牧、渔业” 行业收入最低,不到 4 万。
中国 2019 年有近 1.4 亿农村人口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进城的农民工比留在本地的农民工收入高 26.5%,增速高 3 个百分点。

3、吃粮已不是问题,但吃肉正在变成一个大问题。
2020 年,知名自媒体 “回形针 PaperClip” 在一期名为 “如何快速消灭全世界的森林” 的视频中,指责中国的大豆需求导致了巴西热带雨林的消失,从而在中文网络上形成了巨大的争议。“回形针” 的观点自然是错误的,因为巴西大豆的主产区并不在热带雨林地区。

同年《纽约时报》一篇题为《中国人会购买人造肉吗?》的文章中,一位美国植物基人造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语出惊人:“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孙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烟”。这种说法无疑也是荒谬的。但这些指责反映了中国农业面临的新困难。

如果说袁隆平为代表的科技前辈,解决了中国人上一阶段在有限土地上的 “主粮” 吃饱问题。下一阶段,中国人还要面临一个新问题:如何从吃饱到吃好,获取更多的蛋白质?
我国居民年人均口粮从 1985 年的 233.8 公斤降至 2017 年的 130.1 公斤,口粮消费总量在粮食结构中的比例从 71.9% 降至 27.3%。
同时,肉类消费总量从 1980 年代的 1062 万吨,增长到 2018 年的 8796 万吨,人均肉类消费占有量增长了 5.7 倍。

为什么中国人的大豆需求会遭到荒谬指责?因为中国的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自给率很高,但大豆高度依赖进口。
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不是用于直接食用,而是主要用于加工豆粕,来制作动物饲料。“逆全球化” 的暗涌之下,一旦大豆进口出问题,对中国食物造成的第一波冲击将是肉类价格上涨。

4、各地方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农产品结构。
我国饲料粮需求不断增长,达到了粮食总产量的 50%。粮食安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饲料粮安全。

短视频中 “割青麦作饲料” 是怎么发生的呢?据农民日报记者报道,这是由于去年河南部分地区遭遇秋涝,耽误了青贮玉米的及时收储,到了今年四五月份,一些养殖企业收储的青贮饲料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有意愿采购青贮小麦 “救急”。
事实上,考虑到中国耕地近七成为中低产田,部分地区、部分时期完全可以考虑转向草牧业。四川洪雅、山西朔州、云南寻甸、湖南常德等地通过种草养畜,取得了显著效果。

新经济时代在倒逼我们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我们需要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价值农业体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30667.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