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

1948年,一名16岁的女报务员像往常一样接收电报,此时她的耳机中传来三个急促的V字电码,随后戛然而止。女报务员明白大事不妙,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便再也没有和对方联络上。直到50多年后,一张报纸让她确认了当年那个联络人是谁。

1947年夏,从延安中学选调了一批十几岁的学生,从事报务员工作,年仅15岁的苏采青入选其中。为了尽快掌握通讯技术,学生们被送到通讯队参加培训,由于军情紧急,培训刚刚结束,苏采青和其他报务员就立即进入了全军总电台实习。

因为表现突出,很快苏采青就被调到中央社会部,从事地方组的联络工作。1948年10月,苏采青被安排与上海的地下电台发报对接。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每个报务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除了知道对方联络人是何处电台、多长时间联系一次,联络频道、呼号和危机时的警示信号,其他信息全都不能问更不能说。

一开始,苏采青心情十分复杂,由于上海地下电台处于危险区,为了不被敌人监测到,电台仅可以使用7瓦功率保持联系,这就需要报务员具有高超的技术。
那时候,苏采青常常在夜里11点多或凌晨时,等待对方的电报。与对方取得联系后,苏采青明显感觉到对方是个“老手”。因为电波受干扰大,一个频率可能存在上千个电台,但每次苏采青发报,对方都很少让她重复,能迅速把内容记录下来。而且苏采青发现,对方还会耐心引导她。几次任务下来,苏采青也从最初的内心忐忑,变得可以沉稳应对。

然而,仅和对方联系了两个多月,任务就突然中止。

1948年冬日的一个凌晨,苏采青正像往常一样接收电报,对方发来了一份长长的密电,苏采青迅速记录下来。而后耳机里突然一片安静,没等苏采青询问,又传出了声音。苏采青明显感到对方发报速度加快,节奏跟之前不一样。随即,苏采青惊讶发现,出现在眼前的并不是对方平日的结束语“GB”(再见),而是三个急促的V字电码,意为“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之后,电报戛然而止。
苏采青呆住了,她很清楚对方一定是出现了危险,这三个V字电码是警示信号。然而,她接到上级命令,马上终止任务,停止联络。苏采青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对方平安。

对方发生了什么,苏采青一无所知,但是从那一刻起,苏采青有了个心结:“对方到底怎么样了,他是谁?”因为身为报务员,身份需要保护,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直到半个多世纪后,苏采青才从一张报纸上确认了当年那个联络人是谁。
2005年,苏采青读到一份报纸,上面一篇《<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李白》的文章引起了她的注意,可是,苏采青并不敢肯定当时联系她的人就是李白。直到又过了三年,苏采青从报上得知,当年李克农在上海解放的第三天专电陈毅,不惜一切代价查明李静安(李白)同志的下落,至此,苏采青终于确认了联系她的人——就是李白。

李白,原名李华初,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此为党从事情报工作。此前,李白多次同敌人周旋,躲过敌人的监视,但是1948年12月30日凌晨那一日,李白正在发报,敌人突然闯进他的寓所,将他逮捕。
敌人对李白进行了长达30多小时的连续审问,用竹签钉入他的手指,钳子拔光他的指甲,李白被折磨得几次晕厥,仍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不肯向敌人吐露半个字。不幸的是,5个月后,距离上海解放还有20天时,李白被敌人秘密杀害,不到40岁。

一晃60多年过去,苏采青从懵懂少女变成了白发老人,确定了当年的对方就是李白烈士,之后,她和老伴一起去了上海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看着李白的遗像,往事历历在目。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李侠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我是光荣、自豪的,我已经看见新中国了,我看见了!”这何尝不是李白烈士的心声。
苏采青还走进李白发报的小阁楼,一间十分简陋的小屋。她感慨李白的座右铭“电台重于生命”,此前李白已经被捕两次,但是他仍然冒着危险把情报传回西柏坡。
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87岁的苏采青坐在了当年李白使用的桌台前,向70年前发回电波,在电键上一下下敲打出了三个V字电码——李白发出的最后信号,用这种方式告慰前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17549.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